当前位置:首页 > >史志专题 > 党史专栏

《红楼旧址群》-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信息来源:宣传教育科
发布日期:2023-10-23
【字体:

《红楼旧址群》-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德善里18号,是一幢坐东朝西的两层法式小楼,建筑面积265平方米。它于1918年夏建成,砖木结构,灰砖墙面,中间用红砖色带装饰,楼房正面腰线处嵌有两对对称的铁质法国国花——鸢尾花,因外形像北大红楼,所以被称为“小红楼”。

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中国各地掀起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各省来京申请留法的学生越来越多。为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困难,1918年秋,北京法文专修馆在此开办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生们在这里学习法文和科学知识,并向工人学习掌握劳动技能。1919年12月,学生们陆续远赴法国,探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道。在法国,部分学生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加入党组织,回国后积极投身于伟大的中国革命事业。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今貌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为二七大罢工旧 址 之 一,2013 年 被 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 多年过去了,“小红楼”似乎还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青年学子激情如火的岁月。

“小红楼”孕育“大抱负”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应运而生。全国各地100多名有志青年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并接触新文化新思想,之后怀揣着“大抱负”,奔赴法国勤工俭学。这些学生有的成为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有的经过海外锤炼后成为革命骨干,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湖南学生为主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轫于清末民初,那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并未形成气候。一方面,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工读主义等思潮在青年中广泛传播,激发起他们学习西方、探索新道路、改造旧中国的热情;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劳动力严重匮乏,需要招募外籍劳工,在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吴玉章等人倡导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1917年,华法教育会成立,作为经办全国赴法勤工俭学的总机关,地点设在北京东单大方家胡同。不久,全国就有几百名青年学生申请赴法勤工俭学。

为使青年学生赴法前受到法语和劳动技能方面的训练,各地成立20多所留法预备学校。1918年,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在北大医院东边醋局子南口成立,专修馆共6个班,蔡元培任馆长。当时,从湖南来京的学子有80余人,保定育德中学的留法高级预备班仅有一间可容纳四五十人的教室。为了安置到京的湖南学子,新民学会领导人毛泽东、蔡和森等通过蔡元培、李石曾与长辛店京汉铁路修械厂联系,将京汉铁路局火车房总管郭长泰的二层小楼改为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正式名称叫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是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的一个分支机构,招收中等工业学校及师范学校毕业或肄业3年以上具有同等学力者,“以养成法文工业技师为宗旨”。预备班于1918年秋正式开学,学生大部分是从湖南来的,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级预备班也转来一部分学生,预备班学生毕业后获得证书可介绍至法国工厂做工。

一批进步青年在这里起步成长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既为培训学生的法语和劳动技能提供了重要场所,又为学生接触工人阶级提供了良好条件。

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方便他们去法国半工半读,预备班每周授课20小时,补习40小时。为解决学生的语言问题,授课老师无论讲文化还是机械、制图都用法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一个小时要学五六十个法语单词,连走路、上厕所、半夜起床也要背单词。为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聘请铁路机厂工程师担任教员,针对学生们自然科学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特开设了几何、三角、代数、机械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生每天上午主要在翻砂、钳工及机器加工车间,学习工作技能和生产知识。同学们换上工服,拜工人为师,虚心学习求教。这种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对于从未接触过制作工艺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实习,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预备班宝贵的学习经历,为学生们赴法勤工俭学做了很好的准备。

同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学生们在长辛店与工人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朝夕相处,还利用业余时间,每周3次,轮流教工人学文化。他们尊重工人、勤奋好学的态度,感动了工人师傅,师傅们不仅将自己的工作技能倾囊相授,而且还愿意敞开心扉与学生唠家常、交流思想,学生们也经常将国内外大事讲给工人们听。此外,学生们还在长辛店做公益。当时流行鼠疫,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病人,用石灰粉帮老百姓消毒,与工人群众建立了深厚友谊。毛泽东曾于1918年11月和1919年3月两次到长辛店看望湖南籍学生,到工厂与工人攀谈,调查了解情况。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为北大进步青年与长辛店铁路工人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为日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建立及工人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五四游行当天,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长辛店铁路工厂艺员养成所及长辛店车务见习所的学员会合在一起,有的骑毛驴,有的步行,到天安门参加反帝爱国大会,随后游行队伍一起前往新华门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北京大学成立救国十人团联合会,成为五四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积极开展爱国宣传、抵制日货等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长辛店也成立了工界、商界、学界、妇女界等救国十人团。学生向市民、工人、农民开展宣传演讲活动,报告北京学生游行情况,并印制散发数万份传单,北京学生运动的消息很快传播到京汉铁路沿线,赢得了广大工人的大力支持。学生的革命宣传,激发了长辛店、丰台等地工人的爱国热情,500多名工人加入到工界救国十人团。不久,各救国十人团以工界为核心联合起来,成立长辛店各界联合会,推选留法预备班学员盛成担任首任会长。五四运动是预备班学生第一次参加的爱国政治运动,他们的英勇行为在五四运动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一些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赴法勤工俭学经受实践锤炼

经过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一年多的学习,何长工、高风、毛遇顺、鲁易、盛成等一批学员离开“小红楼”,怀揣着梦想分批出发,经上海漂洋过海前往法国,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何长工等人到达法国后,在巴黎近郊做工,结识了一些法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一边向工人学习工作技能,一边了解法国工人运动。若有闲暇,就经常聚在一起,热烈探讨国外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潮。这期间,还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聆听周恩来的救国主张。在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进步青年的宣传教育下,不少学生从“实业救国”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立,这一消息像春风一样立刻传遍法国各地,许多学生纷纷来信,要求加入支部生活,参加新的斗争,何长工、高风、毛遇顺、鲁易等人,先后在法国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一员。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虽然存在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它不仅在中国教育和留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国革命事业史上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摘自《红楼旧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