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同筑梦 慧心向未来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理想的憧憬,也是对所要达到目标的设定。有诗人用拟人笔法表达梦想的力量:“小草的梦想是绿遍田野山川,流水的梦想是征服戈壁沙漠,鸟儿的梦想是飞越险山恶水,大地的梦想是养育万千生灵……”可见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也就没有前进的方向。
我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热衷于弘扬传统手工艺制作、心灵手巧的手工艺爱好者,被大家称为“巧娘”,她们中有手工艺制作大师,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对她们而言,制作手工艺品、传承手工艺文化就是她们的梦想。凝聚更多的巧娘同心筑梦,带领更多的妇女用慧心、巧手编织梦想,打造“丰台巧娘”品牌,是我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的梦想。
实现梦想首先要脚踏实地,好的作品既要有展示的平台,也要有内生动力和创新理念。在10家市级巧娘工作室中,园博园、世界花卉大观园这两家“开在公园里”的工作室以“落户丰台,服务全市”而著称,这里展示和免费代销各区巧娘作品。作为手工技艺交流基地,工作室是巧娘切磋技艺、交流情感的温馨家园,也是手工艺文化创新的展示平台。
创新理念不能停留在头脑中,关键是落实到实践中。在注重展示巧娘作品的同时,也要关注研发手工艺品,鼓励巧娘开发适应时代、适应市场的作品。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的展室里陈列着各种精致的手工艺作品,有剪纸、皮雕、刺绣、玲珑枕、蜡果、内壁画(鼻烟壶)、衍纸画、泥塑、蛋雕、绢花、葫芦烙画等,这里集合了全区巧娘多年来的优秀作品,还有内蒙古林西地区的玉米皮画等等,为的是给巧娘搭建宣传平台,推动特色手工艺品的交流互鉴。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认识到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可以将手工艺文化普及制作成课程,每年将课程服务送到基层社区,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手工制作。为了丰富巧娘手工艺技能,我们创造学习机会,让巧娘从“一专”变为“多能”。不断加强课程学习和培养是让巧娘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主要途径。
区妇联每年为巧娘推出扎染、玲珑枕、旧衣改造、刺绣等手工课程,特别是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举办的刺绣初级、中级系列培训更是深受学员喜爱,赞不绝口。刺绣培训是长期班,每年4月开始至10月结束,为期7个月,系统教授刺绣技法,练习花鸟鱼虫图案,巧娘们将学到的绣法用在团扇、丝巾和服装上,创新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有的巧娘把作品放在网上销售,增加了生活收入,巧娘也更加自信了。
巧娘不但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也乐于分享学习乐趣,记得有一次去内蒙古林西帮扶,巧娘周扬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现在正学习玉雕,三年专科,我每周都有课,还经常出去实践,现在我看玉都有瘾了。”我惊讶地问:“你还有时间去上课呢,再说你本来从人大本科毕业,又是衍纸工艺的代表,怎么还去学别的?”“现在咱们赶上了好时代,多一项技能多一条路,再说我是真心喜欢这个,手工艺都是相通的,没准以后我就是玉雕界的大师呢。”她信心满满地说。我莞尔一笑,不禁感慨:是啊,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青年人赶上了好机遇。我们的国家正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向世界,巧娘也是奋斗者,她们从传承中积蓄力量,在开放中展示风采。
巧娘们的热情不仅表现在自我提升上,还体现在投入公益活动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们制作手工艺品进行义卖,号召广大妇女行动起来共同抗疫,将所得款项捐出,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2018年至2020年,巧娘积极参与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多次与我们一同赴内蒙古扎赉特旗、内蒙古林西县、河北涞源县、湖北十堰市张湾区开展手工培训交流活动,将自己的技艺与更多贫困妇女分享,帮助当地妇女提高增收本领。我们和巧娘们一起,为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十堰市张湾区贫困儿童编织200件毛衣及284套帽子围巾,让孩子们度过温暖的冬天。
我们的巧娘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正在脚踏实地追逐梦想,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行。她们积极参加全国、市级各类手工大赛,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北京巧娘”海外直播活动中,也有丰台巧娘展示技艺的身影。每年举办的妇女儿童产业博览会,巧娘现场展示手工技艺,精美的作品得到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的交口称赞,为“丰台巧娘”这一品牌增添了亮色。
今天的巧娘,有的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为留学生讲授手工艺制作;有的活跃在基层社区,为群众授课。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数十名丰台巧娘走进海淀校园,为小学生讲授手工制作课程,受益学生达5116人。
正是由于巧娘们对手工技艺的热爱,对手工技艺的不断追求,才诞生了无数精美、新颖的作品。正是因为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手工文化的好政策,让因一双巧手而得名的“北京巧娘”走上讲台,以老师的身份传授她们的手艺,收获了社会对手艺人的礼遇和尊重。巧娘的日子越过越好,钱袋越来越鼓,心情越来越舒畅。我们始终相信,在奋进新征程的路上,我们的梦想有声有色,未来精彩可期!
(作者:潘颖;作者单位: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