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丰台故事

抗战中的丰台 | “打虎将军”赵登禹

信息来源:宣传教育科
发布日期:2022-07-11
【字体:

打虎将军赵登禹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这首震撼人心的雄壮战歌《大刀进行曲》,充分表达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在抗战期间流传甚广,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这首歌是音乐家麦新为赵登禹将军和他的大刀队所作。

赵登禹自幼聪颖勤奋,13岁时习武,擅使大刀,寻常十几人难以近身。16岁时与哥哥赵登尧和两个好友一起步行900多公里,到陕西投奔了冯玉祥的军队。因为武功高强,赵登禹被冯玉祥调到身边当警卫员。

1918年,冯玉祥驻军湖南常德时,附近山上有一只老虎,常在夜间下山伤人害畜,闹得附近百姓不安、鸡犬不宁。有一次,赵登禹上山执行任务正好遇到这只老虎,他机智地躲过老虎的扑咬,将老虎击毙后扛着下了山。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闻讯赶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交口称赞。冯玉祥得知后更是特别高兴,专门请来照相馆的师傅,让赵登禹骑在打死的老虎身上照了一张像。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北平殉国。7月31日,冯玉祥在南京找出这张相片,亲笔在照片上题写了“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

赵登禹一路擢升,30岁就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被张学良改编为第二十九军,赵登禹的二十五师被缩编为一〇九旅,他担任旅长。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赵登禹率部驰援喜峰口,与日军第八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经过三天激战,喜峰口几度易手,双方伤亡惨重,赵登禹的左腿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赵登禹带伤组织敢死队,身背大刀和手榴弹,分两路夜袭日军炮兵阵地和宿营地,于深夜三四点杀入敌营,砍杀日军500余人。喜峰口夜袭战的胜利,使赵登禹和他的大刀队名声大振,路人皆知。长城抗战结束后,二十九军将一〇九旅扩编为一三二师,赵登禹任师长,193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兼河北省政府委员。

卢沟桥事变爆发前,一三二师驻防于河北大名一带。7月27日,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和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3个联队步兵、1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6小时,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城南大红门集结,准备反击。赵登禹乘坐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左臂中弹,卫兵急忙上前包扎,他毫不理会身上的伤口,仍指挥部队突围。不久,他身上又多处中弹,以身殉国。

南苑战斗结束后,北平红十字会在大红门附近将赵登禹遗体就地掩埋。抗战胜利后,何基沣将赵登禹将军和二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骨收殓,迁葬于卢沟桥畔,实现了二十九军官兵“誓与城桥共存亡”的誓言。2009年,赵登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