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史志要闻

北平解放的三次和谈

信息来源:史志北京
发布日期:2021-01-20
【字体: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部署,东北野战军迅速挥师入关,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傅作义部南逃西窜的通路。形势所迫,傅作义开始与中共接触,寻求和谈。

和谈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1948年12月中旬。傅作义派其亲信、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由该社原采访部主任李炳泉(中共地下党员,非傅作义的代表)带路,到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附近的八里庄,先后与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苏静、参谋长刘亚楼接触、谈判。由于傅作义这次和谈只是一种试探,双方交换意见后条件距离很大,未获任何结果。

第二次是1949年1月8日至9日。新保安、张家口之战,傅作义主力被全歼,平津战役胜负大局已定。傅作义派少将民事处处长周北峰和燕京大学教授、民主同盟副主席张东荪为代表,同平津前线司令部领导人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谈判。中共提出改编国民党军的方案,对傅作义等起义人员一律既往不咎。谈判取得很大进展,双方草签会谈纪要,约定1月14日为傅方答复的最后期限。傅作义此时还没有下定最后决心,谈判期间又修建天坛、东单两处临时机场。城内地下同志及时提供情报,解放军用炮火封锁了机场。

第三次是1949年1月14日至17日。到了答复期限,傅作义派出全权代表、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等出城,在通县城西的五里桥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谈判。解放军14日开始强攻天津,只用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北平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傅作义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了。

谈判最后关键阶段,北平地下党与刘后同、邓宝珊、傅冬菊、李炳泉、刘时平、李腾九等频繁接触,反复做傅作义的工作。1月17日,傅作义在东交民巷总部联谊处会见解放军代表苏静,同意北平和平解决,双方代表随后开始拟定《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22日,傅作义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修改后的正式协议上签字。即日起,城内25万国民党军队陆续开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31日,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接管北平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审时度势,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正确战略,通过和平谈判取得的伟大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完整保存了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本文来源于北京市委组织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出版社2019年2月版,第102—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