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征文

2012年——读《全民抗战的枪声从这里打响》有感

贾朋俭(区委宣传部舆情科)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11-21
【字体:

读了《丰台党史》2011年第2期,里面有几段关于丰台党史的论述吸引着我,引得我多次品赏。

《丰台党史》2011年第2期第4页说:“全民抗战的枪声从这里打响。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深受共产党抗战主张影响的国民党第29军,为了民族大义,奋起抵抗,在卢沟桥畔打响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7月8日,长辛店的工人和市民以及宛平城的居民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搜集大批铁轨、枕木等构筑工事的材料,并捐粮献草,送往前线。用各种形式慰问抗日的29军将士,支援抗战。卢沟桥地区的居民还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卢沟桥事变后……丰台等地是抗日活动的重要区域。武工队……平南游击队……村人民政权和民兵组织……加入游击队,组成手枪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抗战的胜利。”

读了这些话,我很受触动,感受颇多,最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首先,“卢沟桥”和“宛平城”是爱国文化的不朽写真

历史上,地处今天丰台区的卢沟桥一直是进出北京的唯一门户,因而丰台区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重要,是京师的咽喉要冲和关防重镇。明清两代,丰台一直是拱卫京师的“丰台大营”所在地。清朝,多尔衮率军入关,摄政天下,他亲选八旗上三旗精锐组成的皇家近卫军“丰台大营”,保卫京城和满清政权。“丰台大营”的调兵权只能是摄政王和皇帝本人,其他任何人擅自调动“丰台大营”的一兵一卒,诛灭九族。如遇叛乱,“丰台大营”直接入京勤王,直接效忠皇帝。光绪十七年,因编练新军“丰台大营”被裁撤,但是丰台作为拱卫京师的战略要地却得以传承“守土卫国的爱国文化”,这一文化传统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得到弘扬。

第29军在卢沟桥打响八年抗战第一枪。中国军队为保卫卢沟桥, 保卫宛平城,保卫北京,保卫华北,保卫中国,狠狠回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如今走在卢沟桥上,仿佛还能看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

壁”;耳边还能听到“守土卫国”的呐喊。历时20多天,卢沟桥一带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卢沟桥和宛平城不但是中国人民面对强敌,勇于反抗、保家卫国的坚强堡垒和实物见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的文化象征,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勇敢抗击外国强敌的庄严圣地和文化旗帜。

当我们和平幸福的国度遭到侵略,当我们安居乐业的家园遭到凌辱,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大无畏的抗争的勇气和御侮的情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历史尚且如此,在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过程中,任何小困难,那又算得了什么。

其次,丰台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丰台的卢沟桥承载了来来往往、披星戴月忙碌奔波的人们,更承载了民生疾苦、社会变迁。今天,卢沟桥已凝为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建于这里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不仅为人们收藏了中华民族御侮的可贵记忆,更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树立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意识。

丰台推动了北京乃至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解放战争中,丰台作为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和平解放北平的前奏。丰台更为新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到北京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全面进步,乃至市民的衣、食、住、行,都凝聚着丰台的责任与奉献。丰台推动了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在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中心城区改造的进程中,大量因拆迁而迁居的人落户丰台,受到了丰台居民的热情接纳和真诚帮助。

如今,我区科学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强势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前景广阔而辉煌。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心,勇于进取,振奋精神,务实拼搏,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被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不远的将来,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