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红色印记

赵登禹墓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9-18
【字体:

赵登禹墓位于卢沟桥城东关外沙岗村(一文子山)。赵登禹(1898-1937)民国抗日将领。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8旅旅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侵袭热河省,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为消灭敌军,赵登禹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1936年1月,授予陆军中将。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至退途中,在丰台区大红门处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遗体曾和二十九军阵亡官兵就地掩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并将遗骨重新安葬于卢沟桥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1984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赵登禹墓被列为“北京市烈士纪念建筑物市级保护单位”。

1991年和2003年,丰台区人民政府对该墓进行了两次大的修葺。2003年4月3日,赵登禹将军墓修缮工程竣工。该工程由丰台区民政局优抚科具体负责实施,共投入5万余元。原本破损的灰石砖地面被重新铺设,保护墓志标志和生平简介的铁护栏也别改为了不锈钢护栏,新改建的2.6米的灰砖墙和松柏围绕在墓地的四周,形成了一道道的“保护网”。 该墓为汉白玉石结构,墓体为长方形卧式,长2米多,宽1米,墓碑高1米多,顶部呈弧形,墓碑的正面镌刻有“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1个大字。墓志标志的上方,是一块方形石碑,刻有赵登禹将军的生平简介。2007年3月,丰台区民政局再次投入资金两万元,对赵登禹将军墓进行了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