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城位于北京丰台区中部。自建城至今有370年。明王朝为保卫京师,防御李自成进京,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1638—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分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池总面积约20公顷。清代依然为军事城堡,城内设“拱极营”。 宛平城的特点是:城内不设大街小巷,不设钟楼鼓楼,也没有集市广场,只有两座城门。两门都建有城楼,翁城和闸楼。城的四角各建角楼。城墙上有垛口,还设有兵房。《日下旧闻考》曾记载:“卢沟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又需筑城以卫兵。”“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辛亥革命后,驻兵制度废除。1913年,北洋政府强令将宛平县衙门迁此,1914年又迁回城内。1928年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同年12月31日,宛平县衙门正式迁到此处,该城遂又称宛平城。宛平县衙位于宛平城东城门内,为三进院建筑。民国23年(1934年),建新县衙,据说总共有房舍60余间,位置就在今天宛平城内抗日战争纪念馆前面。“七七事变”中,日军的炮弹一颗颗地越过城墙直轰县衙。宛平县衙大部分房屋被炸毁,仅存正房三间。1986年,在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宛平县衙残存的旧房被拆除。复建的宛平县衙的面积比原建筑要小很多。1961年国务院将宛平城同卢沟桥一道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拨专款对城墙、东西城楼进行修缮;为纪念七七抗战1987年向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