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影像资料

赵登禹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9-16
【字体:

赵登禹

赵登禹,字舜臣,山东菏县杜庄乡赵家楼人。189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14年春14岁的赵登禹到西安投奔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1918年在湖南常德一带驻防时,赵登禹与将士们打死了一只经常下山伤人的猛虎,在老虎咽气之前,赵登禹骑虎拍照留念。冯玉祥在照片上签名并题字“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

1921年冯玉祥率部入陕,任陕西督事。赵登禹下部队由于战功显赫连获晋升。1928年任冯部第二集团军27师师长。属第四方面军宋哲元部。1930年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29军,任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方面作战前敌总指挥。战斗十分激烈,长城垛口失而复得达二十余次,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赵登禹在营级干部会上提出当夜袭击日军方案。会后,他亲率217团,绕到日军的炮兵阵地。此时正值深夜,日军在酣睡中,29军用大刀猛烈砍杀,把敌人野炮营的官兵杀伤殆尽,又破坏敌炮18门。赢得喜峰口战役的重大胜利,29军声名大振。赵登禹成为妇幼皆知的抗日英雄。战后赵登禹任29军第132师师长。1936年晋升为中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河间、大名驻防的赵登禹部,于7月27日奉命率一个团到达北平南苑参加对日作战。28日拂晓日军以步兵三个联队、炮兵一个联队、飞机40架,向南苑进攻。日军先以猛烈炮火攻我守军阵地,又以一个联队兵力向我军阵地推进,当日军行至我军阵地前200米时,赵登禹亲率部队向敌人冲杀,日军溃退,赵部奋起直追。此时,日军又施猛烈炮击,我军被迫停止前进。赵登禹急令预备队增援,他一手紧握驳壳枪,一手挥舞大刀向前冲杀。官兵见师长亲自冲锋,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把日军驱退一里多路。

南苑一带全是平原,无险可守,我军完全暴露在敌炮火之下,官兵死伤严重。赵登禹遂下令退回原阵地,待机再攻。此时,他得到部队撤回城内命令,他指挥部队且战且退,多次负伤。当部队转移到大红门玉河桥时遭到日军伏击,赵登禹左臂又中弹。卫兵边为他包扎,边劝他退出战斗,他不肯,继续指挥部队突围北进。至黄亭子,他胸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到太平桥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将通县古运河西岸的东大街更名为赵登禹大街。赵登禹将军和29军抗日将士遗骨迁葬与卢沟桥畔。

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革命烈士。1980年又将赵登禹将军墓修茸一新,树碑以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