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影像资料

宋哲元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9-16
【字体:

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生于1885年10月30日。1907年投笔从戎。1912年入陆建章左路备补军,后历任冯玉祥部连、营、团长等职。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宋哲元任十一师旅长。从此宋哲元跻身于冯玉祥部的高级将领之列。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改组国民军,宋哲元任国民一军第十一师师长。1927年北伐战争后,奉国民政府令任陕西省主席。1929年西北军反蒋时,任西北军代总司令。1930年国民政府决定改编北方的军队。于1931年全国统一番号称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宋哲元任军长。

29军成立后,宋哲元团结西北军各系统的部下,一方面继续保持西北军军纪分明、勤学苦练的传统;一方面总结了二十年来西北军的经验与教训,决心不打内战,因而提出了“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从此,他率领29军开始了新的里程碑。他把29军培育成一支英勇善战、爱国抗日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东三省。他发表通电呼吁团结御辱、誓雪国耻,提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

1933年奉命开赴长城喜峰口。宋哲元任总指挥,亲赴前线。任赵登禹旅长为喜峰口作战前敌总指挥。经全军发挥手榴弹、大刀片的威力,经过激烈的肉搏战,终于夺回了已被日军占领的长城喜峰口。宋哲元及29军诸将领都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

1934年5月“塘沽协定”签定后,河北形势严重。1935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市长,不久又调为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29军37师进驻河北省及北平市。这时宋哲元成为冀察平津的主要负责人。宋哲元已担负守卫北疆的重要责任。由于以关东军代表自居的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及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他们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国策,制定了一整套吞并华北的计划,多次向宋哲元提出所谓“华北自治”,并施以重重压力。蒋介石鉴于华北局势十分严重,于是决定于1935年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并指定由宋哲元任委员长,其内政、外交、军事、财政仍受中央领导。这是在特殊形势下,产生的特殊政权。宋哲元的工作既受到日本军方的干扰;又得听命于中央的蒋介石。这就形成了宋哲元在历史夹缝中“忍辱负重”的极端困难的处境。这俩年中宋哲元不顾国人对他的怀疑和责骂,任劳任怨地维护国家的团结与统一,从而保住了平津冀察两省的领土与主权,这表明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将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序幕。但由于宋哲元误认为卢沟桥事变为一普通的局部事件,想以和平谈判方式谋取局部的解决。直到25日夜,日军猛攻廊坊,威胁北平,并于7月26日晚向他发出最后通牒时,宋哲元深知除奋起反抗外,别无他途。于27日报告南京他已拒绝日人的最后通牒,同时通令29军奋勇抵抗。并向全国发出自卫守土的通电,但为时已晚。日军已有充分准备大举进攻。南苑守军损失惨重,佟、赵两将军同时遇难,南苑战斗失利。宋哲元不得不离平去保定,以至平津沦陷。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根据战争需要,将29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力疾抗战直至1938年8月,宋以积劳成疾,辞去第一集团军司令职务,回到四川绵阳修养。1940年4月5日宋哲元病逝,终年56岁。国民政府追赠一级上将。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宋哲元定为抗日爱国将领。